作者:Randy、Simon

徐州(约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自古号称“东南之枢”,东临琅琊、北接青兖、南望江淮,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亦为兵家所重。汉末群雄并起,群雄竞逐之地不计其数,而徐州虽不如冀州之雄厚、兖州之根本,然以其地利人和,亦一度为枭雄必争之地。
一、黄巾初乱,陶谦出仕
中平元年,黄巾之乱席卷天下,徐州亦未能幸免。地方群起响应,百姓骚动。朝廷仓促之中,任命陶谦为徐州刺史,命其镇压叛乱。陶谦虽年老体衰,然尚有一腔忠义之志,终究平定贼寇,安定一方。因功,拜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

乱后,徐州田地虽未尽荒,然道路破败、交通不通。陶谦每遣使间行,奉贡西京,足见其仍恪守朝命。因徐州地处东南,气候温润,田土肥沃,黄巾之乱后,豫州、青州、兖州等地流民纷纷涌入,使得此地人口激增,表面上人丁兴旺,实则隐患重重。
二、人事失和,政令不彰
陶谦为人宽厚而优柔,虽有守土之志,然耳根太软,喜听谗言。他亲小人而远贤士,以至徐州政务积弊日深。士人中如陈登、糜竺等,虽有辅政之才,屡遭排挤;反之,如张闿、边让辈,阿附迎合,反得陶谦信任。
士风不振,法纪废弛,虽有粮丰之实,然百姓日益困顿,盗贼时起。陶谦虽非贪虐之徒,然无力整顿吏治,终使得“每况日下”四字成为徐州此时的真实写照。
三、曹兵东下,刘备借镇
兴平二年,曹操父亲曹嵩自琅琊还许,途经徐州时为张闿所害。此事虽众说纷纭,然曹操咬定陶谦主谋,遂大举东征。陶谦兵弱粮足,不敌曹军。急急间遣人向孔融、田楷求援,皆不能支。

此时刘备正为小沛屯将,应徐州之邀,领兵前来助守。陶谦见刘备“有雄略而为人所附”,遂于临终之前,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受让,入主徐州,是其首次真正有地盘、立根基之时。但此举亦埋下后来无休止之战祸与疑忌。
四、吕布反复,终失其土
刘备主徐后,礼贤下士,士人多归附之。然其根基未稳,又值吕布流离失所。刘备心慈,竟容吕布入驻小沛。不久后,吕布乘机袭取徐州,刘备仓皇南奔。

徐州之地,自此几番易主,最终不为刘、吕所守,反归曹操之手。此地虽粮丰地广,却始终难有定主,恰如乱世之缩影。
结语
徐州地利虽佳,民风亦淳,然在群雄割据的局势下,却因主政者无定、贤才不得重用,终成他人争夺之物。陶谦之仁而无断,刘备之义而不威,吕布之勇而无谋,三人皆非无能,但皆不足以长保斯土。
后人观之,或许徐州正应了那句古语:良田千顷,非贤者不能守。
(本文由UHHC运营处Peter Tian编辑整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我们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