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汲长锦


突厥,是曾长期影响我国古代中央王朝的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据《北史实厥传》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即突厥祖先为匈奴附属部落。北史中还载有其起源的神话:突厥祖先之部被邻国所灭,仅剩的男子由母狼所养,长大后与母狼交合。后母狼产下十子,与西海以东(即高昌国西北)各部女子婚配,各为一姓。阿史那姓之子最为贤德,遂为实厥首领,因其祖先由母狼孕育故以狼为图腾,并在牙门建狼头纛以示不忘本。
而根据学者综合各类史料研究推测,认为突厥源自西汉时代匈奴西北的一个丁零人部落联盟,称为索国,公元前52年被郅支单于所灭。其残部于公元90至126年崛起,发展为四大部,其中纳都六设部始称突厥。西晋时其一支南下至阿尔泰山以南之地,与当地阿恶氏融合成为突厥王族阿史那氏。东晋时再度南下至高昌北山并在此地学会了冶铁技术。后于公元450年-460年之间依附于柔然,为其锻奴部落。
依附柔然期的实厥逐渐强盛,由于柔然对期附属部落实行残暴统治,羽翼渐丰的突厥因此对柔然愈加不满,意图摆脱甚至推翻柔然统治。545年,由宇文泰控制的西魏与高欢所控制的东魏于玉壁城激战,双方为确保战事发生时北方边境安稳,分别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结盟。其中西魏派遣使者与刚刚崛起的实厥部订立盟约,这也标志着突厥正式登上了东亚地区的政治舞台。6年后的551年,同样不满于柔然统治的铁勒诸部举兵南下,养精畜锐已久的阿史那土门击败并收服铁勒诸部,后向柔然求亲。然而其请求遭到拒绝,阿那瓌还遣传羞辱土门,土门大怒,斩其使者。次年突厥向柔然发动战争取得胜利,柔然可汗兵败自杀,宗室南附北齐,阿史那土门遂自称伊利可汗,标志着突厥汗国成立。
此后突厥汗国逐渐强大,并与北周和亲。公元563即北周保定三年,北国宇文护决定联合突厥进攻北齐。周军北线由大将军杨忠率军进攻北齐鲜卑六镇之地,南线由宇文护亲领牵制齐军主力。北线军攻势迅猛,连克北齐二十座军镇,突厥见此便由木杆、控地头、步离三可汗率军十万南下策应北周。但因北周军长途奔袭,士卒疲弊,被北齐晋阳守军大败,突厥遂北撤。
其后十数年间,突厥与中原政权时战时和,势力范围逐渐扩大。日益强大的突厥汗国屡次侵扰北方边疆,已然由曾经的联合对象转变为了巨大隐患,对中原王朝的边防压力持续增加。因此自北周武帝宇文邕起北周朝廷便开始筹划平定突厥,但天不假年,在灭北齐统一中原后不足一年宇文邕病逝,灭突厥一事遂搁置。581年杨坚篡位建立隋朝,在其谋划南下伐陈时突厥再次,使隋朝君臣将战略调整为先处置突厥再灭南陈的顺序之上。
在此期间,实厥内部权力斗争也日益激化,其政权内部汗位之争的而产生的矛盾逐渐显现。在隋代北周的政权交替期间,完厥内部也经历了一次汗位继承。第一任可汗阿史那土门之子即继承其兄阿史那俟斤(木杆可汗)汗位的佗钵可汗去世,留下遗言由阿史那俟斤之子阿史那大逻便继承汗位。然而,由于大逻便之母出身低微突厥贵族对其继承汗位不满,息记可汗之子,负责管理突厥东方部落的尔伏可汗阿史那摄图更是来到王庭威胁称:“若立庵逻(佗钵可汗之子阿史那庵逻)者,我当帅兄弟事之,若立大逻便,我必守境,利刃长矛以相待。”在摄图的干预之下,庵逻最终继承汗位。庵逻即位后,大逻便因丢失汗位愤愤不平,时常遣使至王庭辱骂庵逻,庵逻不堪其扰让位于阿史那摄图,是为沙钵略可汗(自立,以下简称沙钵略),并以都斤山设王庭。
沙钵略设王庭后庵逻即东迁至独洛水此后大逻便仍不满,沙钵略因其兵强马壮,有所忌惮遂封其为阿波可汗,统治都斤山以西至金山之间的疆域;并封其叔父(阿史那土门兄之子)阿史那玷厥为达头可汗统治金山以西的突厥领土。至此,突厥内部形成了四部分立的局面。北周时赵王宇文招之女与突厥和亲嫁给佗钵可汗,根据突厥习俗在佗钵死后成为沙钵略可汗之妻。千金公主得后隋代北周极为悲痛向沙钵略请求发兵为父复仇。而突厥也因隋对其待遇下降,不及昔时周、齐,便联合北齐残余势力营州刺高宝宁以北周宗亲名义发兵南下。
突厥来犯后,杨坚下令在北方边境修筑长城:并调遣军队北上驻防。幽州、长安、并州防备突厥进攻。此时,曾护送千金公主出嫁,与沙钵略之弟,饱受兄长猜忌的阿史那处逻侯关系密切的奉车都尉长孙晟向杨坚上书分析称:“达头兵势强于沙钵略,地位却在其之下,二者之间矛盾已显露,若从中离间,二者必然开战;又处罗侯内心诡计多端而势力小,在国为笼络人心,受人爱戴遭到猜忌;此外阿波可汗畏惧沙钵略而受其指挥,但本性首鼠两端。”长孙晟提出应对突厥采取远交进攻的离间策略,与阿波可汗、处罗侯结盟,并联合周边部落以削弱突厥。不久后,杨坚依长孙晟计分别遣使成功与达头可汗、处罗侯等部落。形成了对沙钵略的外交包围。582年5月,沙钵略再次与高宝宁发兵南侵,号称四十万大军。突厥军队长驱直入,相继攻破隋长城防线及幽州兰州等地,一路劫掠威逼长安。在危急时刻,玷厥遵守盟约北返,杨坚还通过处罗侯假传铁勒叛乱的消息,迫使沙钵略撤兵。
两月后,契丹、于阗叛乱,加之自然灾害严重,突厥国力大减,不得不频繁寇边劫掠。583年4月,杨坚在完成准备后颁布诏命北伐突厥。隋军以卫王杨奕为元帅,兵分八路由朔州出塞,4月2日借突厥兵将骄横麻痹之机以五千精骑袭其主力,沙钵略大败。同时,东路军击败高宝宁,夺取营州。5月秦州总管窦荣定率兵三万由凉州北上攻打阿波,阵前窦荣定曰:“士卒何罪而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隋军猛将史万岁一击斩杀突厥勇士取其首级,大逻便见此大骇不战而和。长孙晟借此机会劝说其与隋联合,大逻便想起丢失汗位之事怒上心头,遣使长安归顺。而沙钵略闻讯大怒回兵攻打阿波的北牙王庭,杀其家人。阿波可汗还兵时王庭已经被毁,不得不向西投奔达头,并借兵反击沙钵略王庭。大逻便在此后的内战中逐渐占据上风,势力范围自都斤山向西直抵伊吾,实厥分裂为东西两部。
经过数月内战,突厥各部实力损失严重,584年2月达头可汗玷厥遣传请降。9月,沙钵略也遣使请求和亲。千金公主遂被迫上书认杨坚为父,受封大义公主。同年杨坚派遣长孙晟与虞则庆出使突厥,至此历经数年隋边境问题解决,得以全面投入到统一之战的准备中,最终于589年灭南陈,结束了持续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局面。
但和平状态并未能长期保持,仅数年后双方再次交恶。593年隋人杨钦流亡突厥,自称是彭公刘昶(宇文泰之婿)密使,前来与大义公主联合谋划复国。此时的突厥可汗已是沙钵略之子阿史那雍虞阁,称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同时并立的有阿史那处罗侯之子染干,称突利可汗),经杨软劝说都蓝可汗停止朝贡并派兵侵扰隋境。杨坚为查明原因再遣长孙晟出使。
长孙晟出使期间大义公主屡屡出言不逊,并让自己的情人安遂迦和杨钦一起继续盎惑都蓝。长孙晟将此情况上奏后受命向都蓝索要杨钦调查谋反一事,交涉无果后他通过贿赂独揽其亲信达官获知杨软所在,后派人冲入帐中将杨钦与同在一处的安遂迦一同擒获送至都蓝处。都蓝可汗不得以派人将杨钦送至大兴不久将私通的大义公主废黜。597年,刘昶之子刘居士派人勾结实厥谋反的流言在大兴城不断流传,刘昶被召问,他依仗为杨坚故交,称:“黑白在于至尊”杨坚怒,将其逮捕,连同其子和同党一并处死。
不久,突利遣使请求和亲,内史侍朗裴矩提出若杀大义公主则同意和亲。在突利挑唆之下都蓝处死大义公主,并同样上书请求和亲。但在长孙晟的建议下,杨坚最终为削弱突厥下令与突利可汗和亲,597年7月,突利亲往大兴迎娶安义公主,并将部众迁至都斤山旧镇。都蓝得知后大怒决心攻隋,但在突利可汗监视下军队动向尽被隋朝所知。故599年2月突利再次上奏都蓝将进攻大同时,杨坚决定主动出击。
杨坚以汉王杨凉为元帅,尚书左仆射高熲领兵出朔州道,尚书右仆射杨素出灵州道,上柱国燕荣出幽州道三路并讨突厥。都蓝恐惧,与西突厥达头可汗讲和联盟。南下至城击败实利,南下至长城击败突利,突利部众离散欲投达头以自保,被长孙晟用计带回大兴,长孙晟也攻获封左勋卫骠骑将军持节护突厥。与此同时,高颎派遣三千人为前锋在放蠡山击败突厥,追击至乞伏泊,在突厥主力反扑时又亲率大军击败之,翻越秦山追击近七百里后方才班师。
西路军与达头遭遇,杨素巧用精骑一举大败十余万突厥骑兵。战后杨坚加封突利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同时又命长孙晟率军修建大利城供启民使用。599年十二月都蓝在内乱中被杀,达头趁机取代之自称步迦可汗。600年4月,步迦南侵,杨坚命晋王杨广、越国公杨素由灵武道起兵。汉王杨凉及史万岁由马邑道出兵与步迦在大斤山相遇,步迦被史万岁吓退,损伤数千人无功而返。同年步迦又派其侄子袭击启民,再次失败。启民则因隋朝帮助上书感谢称杨坚为圣人可汗。
604年,随着杨坚去世,杨广即位,隋朝国力一度达到鼎盛。但在杨广不恤民力、好大喜功的统治之下,隋王朝社会矛盾愈演愈烈,表面的繁荣之下隐藏着日益严重的危机,也意味着被打击二十余年的突厥势力得以借此再次发展,重新成为北方大患。607年,杨广北巡,抵达启民可汗牙帐意图震慑边疆,但却意外发现了奚、霫、吐谷浑以及高句丽等周边政权的使者。隋炀帝对此深恐各少数民族政权联合威胁其统治,同时也为达成“威服四夷”的历史成就先后派遣使者联结西突厥处罗可汗以及铁勒部,又亲自出兵将吐谷浑并入版图。并在此后三征高句丽讨伐不臣。
但在吐谷浑被攻灭后,本已吸收步迦可汗余部并不断南下游牧,实力强大的东突厥启民可汗更加感受到了隋王超对其的生存压力,担心如吐谷浑一样被灭国,因此隋与突厥关系不断恶化。609年,启民病逝,其子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继位。为削弱突厥,裴矩派人告诉始毕近臣史蜀胡悉,称隋炀帝将有一批珍宝准备运往马邑与突厥互市。史蜀胡悉贪图利益,未上报始毕私自来到马邑,结果连同部众被裴矩伏兵所杀。事后隋通知始毕称史蜀胡悉欲叛突厥而归隋故杀之,在此之后突厥遂停止朝贡。至615年时,隋北方反抗暴政的起义军大多勾结突厥,时值中原局势相对稳定杨广为此决定亲征北方震慑突厥。
然而,由于隋朝国力日衰,8月8日始毕汗得知消息后立即发兵数十万南下。隋和亲的义成公主急忙派人通知杨广,因而北巡队伍匆忙逃入雁门郡城内。仅一天后,突厥骑兵便将雁门包围,史称雁门之围。此时雁门郡城内虽有百姓及军队十余万,但粮草仅够二十天之用,同时突厥军队迅速攻克郡内其余三十九城,仅剩齐王杨暕驻守的崞县尚存。隋炀帝大惊,与幼子杨杲相拥痛哭。此时,纳言苏威等人劝杨广坚守并抚慰将士,承诺不再征讨辽东以稳定军心,加以重赏,同时征调各地军队勤王。内史侍朗萧王瑀则献策说:“依突厥习俗,可汗之妻可贺敦能够参与军机,而可贺敦正是和亲的义成公主,求救于公主可能能解雁门之围。”
见众意难违杨广便亲自巡视军队,承诺厚赏士卒,士兵奋勇杀敌暂时守住了雁门城。与此同时,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加入了杨勇岳父云定兴的军队,并献策大张旗鼓以为疑兵用以退敌。云定兴听从其计策,在崞县附近布置疑兵,突厥斥候果然中计。此时义成公主也假称 北方边境告急,始毕可汗被迫撤军。9月15日雁门围解杨广赶赴晋阳。
但在到达晋阳之后,经此一难的隋炀帝仍没有任何悔改,依然不断滥用民力实行残酷统治,最终使得盛极一时的隋王朝国祚仅37年而亡,自己与宗室身死江都行宫之中。
(本文由UHHC运营处编辑删改)